|
京沪高铁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5.81
|
--
|
--
|
6.07
|
2.19% |
|
5.94
|
2.24% |
-- |
详细
京沪高铁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1.6亿元(+3.6%),归母净利润127.7亿元(+10.6%);2024年四季度单季营收98.0亿元(+0.01%),归母净利润27.5亿元(+4.6%);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2亿元(+1.2%),归母净利润29.6亿元(+0.03%)。 本线客运量增长承压,跨线列车业务量同比增长稳健。2024年全年,国内铁路客运复苏趋势明显,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43.1亿人次,同比增长11.9%。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京沪线本线商务出行人群占比有所下降,全年本线列车运送旅客量同比下降2.3%至5201.6万人次。而跨线列车业务量仍然呈稳健增长态势,京沪跨线列车全年运营里程完成10250.7万列公里、同比增长11.4%;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完成3763万列公里,同比增长5.7%。在宏观经济相对承压且出行需求较为疲软的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实现客运量10.7亿人次,同比增长5.9%,京沪线本线列车运送旅客量同比实现了1.8%的正增长,客座率同比有所下滑,跨线业务列车开行量增速放缓至2.0%。 2024年毛利率有所改善,京福安徽公司一季度扭亏为盈。受益于规模效应,客流量及列车开行量的修复摊薄了固定成本,公司2024年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全年实现毛利率46.9%,同比增加1.6pct。费用端,债务规模持续减少从而带动财务费用率下降1.6pct。子公司京福安徽全年亏损约2.77亿元,同比显著减亏(2023年亏损9.7亿元)。2025年一季度,受京沪线产能利用率下行影响,公司实现毛利率45.4%,同比下降0.8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9pct至3.8%。京福安徽在今年一季度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京福安徽的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同比维持稳健增长。 长期价值凸现。中长期来看,京沪高铁是我国铁路集团的核心资产,盈利能力较强,经营稳健且风险低,而且高铁定价逐步市场化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打开了空间,此外,子公司京福安徽公司未来盈利增长仍然具有潜力。 风险提示:铁路客流增长不及预期,价格调整不及预期,安全事故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小幅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7亿、140.8亿、147.8亿(25-26年调整幅度分别为-10.3%/-14.6%),分别同比+4.7%、+5.3%、+5.0%,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
春秋航空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3
|
55.65
|
--
|
--
|
60.18
|
6.51% |
|
59.27
|
6.50% |
-- |
详细
春秋航空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营收200.0亿元(+11.5%),归母净利润22.7亿元(+0.7%);2024年四季度单季营收40.2亿元(+4.9%),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减亏);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53.2亿元(+2.9%),归母净利润6.8亿元(-16.4%)。 一季度运投维持稳健增长,客座率同比微幅下降,运价韧性较强。2024年以来民航持续复苏,公司运力投放快速增长,客座率修复至较优水平,运价同比下滑,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一季度,ASK同比分别提升16.1%和6.9%,RPK同比分别提升18.8%和6.2%,RPK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67%和141%,客座率分别恢复至91.5%和90.6%,客座率同比分别增加2.1pct和减少0.58pct。2024年客公里收益为0.385元,同比下降6.53%,其中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6.35%;2025年一季度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3.4%。 成本费用管理继续优化,业绩表现相对稳健。公司持续提升国际市场运力投放,叠加国际油价影响,2024年全年营业成本达到174.1亿,同比增长12.2%,其中航油成本61.4亿,同比增长8.9%,非油成本112.7亿,同比增长14.1%。 公司2024年飞机日利用率为9.30小时,同比提升9.4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2.7%。公司推进数字化成本管控成效明显,公司单位ASK非油成本为0.205元,同比下降1.71%至2019年同期水平。随着飞机日利用率稳步提高以及油价下行,公司单位运营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受宏观经济承压及出行需求疲软等影响,2024年盈利能力同比有所下滑,导致全年归母净利同比基本持平。虽然一季度受关税政策、泰国等市场业务波动以及国内需求弱复苏带来的影响,但是低成本航司票价表现韧性仍然较强,促使2025年一季度税前利润同比持平,而受税盾影响,导致归母净利同比下滑。 2025年公司经营将继续修复,看好业绩继续上行。2024年公司净引进8架飞机,2025年计划净引进5架飞机,同比增长3.9%。机队扩张、国际航线修复、票价降幅收敛和成本端改善有望支撑公司业绩继续上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油价汇率剧烈波动,安全事故。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长承压、消费仍然疲软,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亿、31.4亿、37.6亿(25-26年调整幅度分别为-30.8%/-28.3%),由于春秋航空经营韧性强且长期具有成长空间,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
嘉友国际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3
|
9.68
|
--
|
--
|
15.14
|
8.61% |
|
12.49
|
29.03% |
|
详细
嘉友国际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略低于预期。嘉友国际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7.54亿元,同比增长25.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76亿元,同比增长22.88%;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2.09亿元,同比增长16.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减少33.88%。2025年一季度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5亿元,同比增长15.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减少14.77%。 中蒙矿产贸易全年增长较快,但2024下半年起明显恶化。24年1-12月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4071.6万吨,同比+7.6%,其中进口煤炭3920.6万吨,同比+7.4%,同比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自2024年8月以来,进口量出现明显放缓,且延续至2025年,截至2025年4月下旬,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约1134万吨,同比下滑约5%,其中进口煤炭1082.06万吨,同比下降约6.4%。因此,嘉友国际业绩2024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且2025年一季度表现持续疲软,2024年全年,跨境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实现营业收入/毛利24.5亿/7.5亿元,同比+22.2%/+31.5%;主焦煤供应链贸易实现营业收入/毛利57.5亿/7.6亿元,同比+29.8%/+46.1%。 非洲大物流版图成果初现,通关车辆增长带动业绩提升。2024年,嘉友完成对非洲跨境运输企业BHL收购,建立东南部非洲不同国家间的配货节点,复制了中蒙的成功经验,寻求重去重回的成本最优,且公司陆港项目稳步发展,车流量持续提升,2024年陆港项目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提升16.4%,实现毛利2.8亿元,同比提升7.3%,值得注意的是,路港在利用率较高背景下展示出较强盈利弹性,毛利率达到57.5%,如未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或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中国矿产进口需求大幅低于预期;安全事故等。 投资建议:受蒙古进口煤需求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或受到较大影响,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业绩预测由21.2/24.3亿元下调至14.7/16.0亿元,并引入2027年盈利预测17.3亿元,对应PE估值为9.4/8.6/8.0倍,考虑到公司PE估值较低,且长期发展前景较好,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
韵达股份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6.59
|
--
|
--
|
6.88
|
4.40% |
|
8.10
|
22.91% |
|
详细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表现承压。 2024年全年营收 485.43亿元(+7.9%) ,扣非归母净利润 16.4亿元(+18.3%) ; 24年四季度单季营收 130.3亿元(+7.3%) , 扣非归母净利润 4.71亿元(+12.2%) ; 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121.9亿元(+9.3%) , 扣非归母净利润 3.08亿元(-19.9%) 。 公司业务量增速修复, 市占率趋稳, 行业价格竞争导致单票价格同比降幅明显。 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背景下, 韵达采取相对积极的价格策略, 2024年全年单票快递价格同比下降 12.3%, 其中, 四季度和一季度的单票快递价格分别约为 2.02元和 1.98元, 同比降幅分别为 12.1%和 10.0%。 2024年初以来, 公司网络经营情况逐步稳定(2024年四季度和 2025年一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表现明显好转) , 业务量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增速, 2024年全年业务量增速为 26.1%, 其中, 四季度和一季度的业务量同比增幅分别为 22.4%和22.9%, 因此公司市占率与领先者的差距并未再继续拉大(公司四季度和一季度的市场份额比圆通均少 1.6pct) 。 产能利用率回升, 单票成本下降显著, 竞争加剧导致一季度单票盈利环比下滑。 公司资本开支高峰期已过, 2024年资本开支为 24.4亿元, 维持收缩态势, 叠加业务量增速恢复, 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显著, 从而带动 2024年公司核心运营成本持续下降, 单票核心运营成本(中转+运输) 为 0.68元, 同比下降 21.9%; 四项费用规模下降 3.18亿元, 同比下降比例为 13.9%, 此外, 一季度的单票运营成本继续优化, 同比下降 18.4%至 0.62元。 得益于去年四季度快递需求表现旺盛, 行业价格竞争可控, 公司四季度单票扣非净利表现稳健, 为 0.07元, 但由于今年一季度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公司一季度单票扣非净利下滑至 0.05元(24Q1、 24Q2和 24Q3分别为 0.08元、 0.08元和 0.06元) 。 风险提示: 价格竞争恶化; 电商快递需求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 小幅调整盈利预测,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考虑到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 利 润 分 别 为 20.0/23.3/26.0亿 元 ( 25-26年 调 整 幅 度 分 别 为-18%/-17%) , 分别同比增长 4.7%/16.2%/11.5%。 考虑到公司经营情况改善, 维持公司“优于大市” 评级, 现在股价对应 25-26年 EPS 的 PE估值分别为 10X、 9X。
|
|
|
圆通速递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12.57
|
--
|
--
|
13.60
|
5.18% |
|
15.76
|
25.38% |
|
详细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表现有所承压。 2024年全年营收 690.3亿元(+19.7%) , 扣非归母净利润 38.4亿元(+6.6%) ; 2024年四季度单季营收196.6亿元(+16.2%)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3.8%) ; 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 170.6亿元(+10.6%) , 扣非归母净利润 8.1亿元(-10.3%) 。 公司件量实现快速增长, 市占率表现稳健, 单价降幅有所扩大。 2024年全年,公司业务量实现了 265.7亿件(同比+25.3%) , 高于行业 21.5%的增速; 2025年一季度, 业务量实现了 67.8亿件(同比+21.8%) , 公司市占率为 15.0%,同比持平。 今年一季度以来快递行业价格竞争有所加剧, 从而导致单价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圆通 24Q2、24Q3、24Q4以及 25Q1的单票快递价格分别为 2.26元、 2.20元、 2.29元以及 2.28元, 同比分别为-3.9%、 -5.8%、 -5.3%以及-6.3%。 一季度单票快递净利同比及环比均有所下降。 公司通过深化成本精细管控,持续优化核心成本, 2024年和 2025年一季度单票运输成本均为 0.42元, 同比分别减少 0.04元和 0.05元; 2024年和 2025年一季度单票中转成本分别为 0.28元和 0.30元, 同比分别为减少 0.01元和持平。 今年一季度以来,由于行业价格竞争加剧, 一季度盈利表现较为承压, 剔除航空和国际业务的影响, 2024年和 2025年一季度, 快递主业贡献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为+12.2%和-4.7%, 24Q1、 24Q2、 24Q3、 24Q4以及 25Q1的快递主业实现单票归母净利分别为 0.18元、 0.17元、 0.15元、 0.15元以及 0.14元, 呈持续下滑趋势。 圆通由于正处于夯实网络基础、 扩张市场份额的阶段, 因此公司资本开支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22年、 23年以及 24年资本开支分别为 47亿元、49亿元以及 68亿元, 预计 2025年公司资本开支将继续维持在高位水平。 此外, 受市场环境和香港机场货站投资亏损影响, 2024年及 2025年一季度航空货运及国际业务合计亏损分别为 2.94亿元和 0.90亿元。 风险提示: 价格竞争恶化; 电商快递需求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 小幅调整盈利预测, 维持 “优于大市” 评级。 小 幅 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5-2027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43.0/49.0/55.1亿元, 分别同比变化+7%/+14%/+12%(25-26年调整幅度分别为-17%/-18%) 。 快递行业需求维持景气, 且圆通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看好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维持公司“优于大市” 评级。
|
|
|
东航物流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3
|
15.85
|
18.77
|
33.12%
|
17.27
|
8.96% |
|
18.02
|
13.69% |
|
详细
东航物流是我国航空货运领军者, 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东航物流深耕航空货运行业二十年, 已经成为我国民航货运市场的龙头企业, 其市场份额占比近 20%, 2021年公司成为完成混改并成功上市的“航空物流第一股”。 公司竞争优势明显, 一是拥有 14架 B777宽体全货机, “单一机队” 可以实现经营效率最优化; 二是全货机业务拥有优质的国际航线布局, 且欧美长航线布局持续加密; 三是独家经营东航股份客机腹舱的货运业务; 四是在全球第三大航空货运枢纽的上海两场, 拥有面积 125万平方米的 6个近机坪货站、 1个货运中转站, 2023年东航物流在上海两场货邮处理量的份额占比达到 53.6%。 受益于跨境出口电商的高景气, 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供需格局呈紧平衡态势, 运价中枢稳步向上。 1) 需求方面, 我们预计 2024年我国国际空运货量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一是得益于 SHEIN、 TEMU 等平台的快速发展将带动跨境电商空运货量高增长, 二是得益于上半年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修复以及存在阶段性补库存需求, 我国国际航空普货运输需求有所回暖。 2)供给方面, 由于飞机制造商产能仍受限以及国际客运航班恢复进度较慢, 我们预计今年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的运力增速仅为个位数。 3)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供需格局呈紧平衡态势, 运价中枢有望稳步向上, 近期上海浦东出境航空货运运价指数仍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地面服务业务是利润基石, 航空速运业务有望享受运价弹性, 综合物流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 依托旗下的“天网” 及“地网” 资源, 公司逐渐形成了航空速运、 地面综合服务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 1) 地面服务业务规模发展稳健, 且其拥有的资源壁垒保障了高毛利, 从而该业务成为了公司的利润基石; 2) 航空速运业务的收入和利润表现与航空货运运价变化息息相关, 未来运价上行有望带来业绩弹性; 3) 综合物流业务是公司顺应全球互通互联以及跨境电商规模快速发展的大趋势, 利用自身的核心资源打通上下游服务链条, 从而推出的新业务, 具有较强成长性, 2018-2023年该业务收入复合增速约 36%。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 24-26年归母净利润 30.5/35.4/41.2亿元(+23%/+16%/+16%) , EPS 分别为 1.92/2.23/2.59元, 当前股价对应PE 为 9/7/6倍, 预计公司合理估值 19.2-21.2元, 相对目前股价有16%-28%溢价, 给予“优于大市” 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 油价波动风险, 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
|
|
德邦股份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14.72
|
--
|
--
|
15.18
|
3.13% |
|
15.18
|
3.13% |
|
详细
2024年三季度公司业绩表现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3.0亿元(+11.2%) , 归母净利润 5.17亿元(+9.71%) 。 其中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8.5亿元(+1.0%) , 归母净利润 1.84亿元(-19.4%) 。 三季度收入增速环比下滑, 网络融合项目稳步推进。 由于宏观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京东物流贡献的关联业务量低于预期, 公司三季度收入增速环比有所下滑(2024年 Q1、 Q2、 Q3收入增速分别为 25.3%、 10.58%以及 1.03%) , 但公司积极应对环境变化, 通过调整价格策略、 产品创新(推出经济大票新产品)以及运营模式变革(新模式帮助公司拓展产业带专业市场) , 保证了快运核心业务(剔除京东物流的影响) 实现货量 340.97万吨, 同比增长 9.37%,货量增速环比有所提升(2024H1为 7.67%) 。 今年德邦和京东快运两张网络的融合项目加速推进, 三季度分拨中心数量同比已经减少了 40多个, 面积同比减少约 10%, 我们估计三季度京东物流贡献的关联业务已经开始贡献增量利润, 且预计四季度贡献的增量利润规模还将继续提升。 多方因素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同比有所下降。 从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来看, 1)受益于业务结构变化以及精益管理举措持续推进, 2024年三季度人工成本同比减少 4.23%, 占收入比同比-2.05pct; 2) 由于业务结构变化以及持续增加运输资源投入, 2024年三季度运输成本同比增长 12.30%, 占收入比同比+4.44pct。 而叠加三季度公司降价抢量以及政府补贴减少的影响, 导致公司上半年实现毛利率 7.42%, 同比-0.63pct, 实现归母净利率 1.87%, 同比-0.47pct。 但是得益于公司公司持续推进科技赋能、 流程优化和职能组织扁平化, 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 5.18亿元, 同比下降 14.9%, 期间费用率为5.26%, 同比-0.99pct。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 网络融合效果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小幅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11.4/14.0亿元( 24-26年调整幅度-13.7%/-13.0%/-11.1%) , 分别同比变化+18%/+30%/+23%, 维持公司“优于大市” 评级。
|
|
|
招商轮船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6.87
|
--
|
--
|
7.04
|
2.47% |
|
7.14
|
3.93% |
|
详细
招商轮船发布 2024年三季报, 业绩表现偏弱。 招商轮船 2024年前 3季度三季度实现营收 192.96亿元,同比+1.44%, 其中 Q3实现营收 60.61亿元, 同比+0.48%;实现归母净利润 33.69亿元, 同比-10.35%, 其中 Q3实现归母净利润 8.72亿元, 同比-11.67%。 6-8月外贸油运景气度较低, 干散及集运回升。 分业务来看, 油运板块是主要拖累项, 单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 3.9亿元, 同比下滑达到 28%, 主要源自于油运价格的拖累, 据克拉克森运价显示, 2024年 6月-8月 VLCC 平均运价为 30317美元/天, 环比 2季度业绩期 3-5月的平均运价 48769美元/天下滑38%, 是 OPEC+自愿减产, 以及中国进口需求疲软导致供需双弱的集中表现,此外, 招商轮船集中进行坞修, 营运天的下降亦对板块业绩形成拖累。 干散业务表现持续提升, 24Q3期间, BDI 指数均值达到 1871点, 同比增长 57%,在高运价带动下, 轮船散运业务实现净利润 3.7亿元, 同比增长 75%。 集运方面, 第三季度集运延续高景气, 贡献净利润 2.3亿元, 同比增长 33%。 美元汇率对收支两端均造成影响, 政府补助减少影响净利润。 受 24Q3美元汇率下降 0.8%影响, 人民币口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并导致了汇兑损失增加,此外, 由于船舶融资多以美元为基础, 导致公司财务费用有所增加, 24Q3财务费用 3.65亿元, 同比增加 29%。 此外, 2024Q3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 0.96亿, 亦对净利润造成影响。 展望四季度, 原油需求当前仍偏弱, 关注美大选后全球原油产量变化; 散运关注中国财政政策对散运需求的边际变化。 截至 10月末, VLCC 的运价仍处低位, 仅略高于船东的盈亏平衡点, 整体的反弹力度以及时间进程均低于预期。 但是考虑到行业的供给侧在 2024-2025年期间增长有限, 且美大选后中东对油价的态度或存潜在转变可能性, 我们仍看好 Q4旺季及 2025年油运行业的业绩弹性。 散运方面, 如中国财政政策转向, 或对铁矿煤炭等散运主要品种的需求形成拉动, 建议密切关注。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超预期下滑、 安全事故、 油轮供给超预期释放。 投资建议: 行业供给侧约束仍未改变, VLCC 预计 24-26年累计交付约 3%, 散运船龄老旧限制运力效率, 期待招商轮船油散双核共振。 基于年初至今运价, 将2024-2026年盈利预测由68.40/73.82/79.30亿元下调至49.4/61.5/65.8亿元, 对应 PE 估值为 13.6/11.0/10.2倍,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
|
|
中远海能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12.89
|
--
|
--
|
13.29
|
1.30% |
|
13.77
|
6.83% |
|
详细
中远海能发布 2024年三季报, 业绩表现偏弱。 中远海能 2024年前 3季度实现收入 171.44亿元, 同比+3.68%; 归母净利润 34.15亿元, 同比-8.05%; 扣非归母净利润 33.49亿元, 同比+0.77%。 其中, 第三季度, 海能实现营业收入54.93亿元,同比增长10.80%;归母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滑 10.93%; 扣非归母净利润 7.32亿元, 同比下滑 19.00%。 此外, 公司三季度处置一艘19年船龄的 VLCC“新金洋” 轮, 贡献 0.76亿元非经常损益。 6-8月外贸油运景气度较低。 中远海能 24Q3实现单季度外贸油运业务收入33.67亿元, 同比+14%, 毛利 6.13亿元, 同比-14%, 毛利率 18%, 同比下降3.8pct。 主要来自于原油运价的拖累。 据克拉克森运价显示, 2024年 6月-8月 VLCC 平均运价为 30317美元/天, 环比 2季度业绩期 3-5月的平均运价48769美元/天下滑 38%, 主要受到 OPEC+自愿减产, 以及中国进口需求疲软导致的供需双弱。 成品油轮方面, 由于 VLCC 和苏伊士船型的参与, LR 和 MR船型的溢价有所减弱, 6-8月期间, LR1/LR2/MR 运价均值分别为29858/37400/28010美元/天, 环比 3-5月均值下滑 12490/18679/9295美元/天, 下滑比例达到 29.5%/33.3%/24.9%。 内贸及 LNG 稳健增长, 安全垫作用凸显。 24Q3内贸油运业务收入 14.6亿元。 同比下降 3%, 毛利贡献 4.24亿元, 同比增加 2%。 截至 24Q3, 公司有 48艘LNG 运输船已投入运营, 同比增加 3艘, 24Q3贡献归母净利润 2.8亿, 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 6.8亿元, 同比增加 10.5%。 展望四季度, 原油需求当前仍偏弱, 关注美大选后全球原油产量变化。 截至10月末, VLCC 的运价仍处低位, 仅略高于船东的盈亏平衡点, 整体的反弹力度以及时间进程均低于预期。 但是考虑到行业的供给侧在 2024-2025年期间增长有限, 且美大选后中东对油价的态度或存潜在转变可能性, 我们仍看好 Q4旺季及 2025年油运行业的业绩弹性。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超预期下滑、 安全事故、 油轮供给超预期释放。 投资建议: 当前 VLCC 的供给断档导致油轮资产价值持续攀升, 但是需求侧的疲软导致即期市场运价表现较弱, 出于行业的边际定价属性, 我们认为重置价值以下的油运企业具备配置价值。 基于年初至今运价, 将 2024-2026年盈利预测由58.7/68.3/72.5亿 元 下 调 至 43.3/53.3/58.6亿 元 , 对 应 PE 估 值 为14.4/11.7/10.7倍,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
|
|
中国东航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3
|
3.83
|
--
|
--
|
4.19
|
9.40% |
|
4.43
|
15.67% |
|
详细
中国东航2024年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025.85亿元,同比增长19.78%,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去年同期为-25.96亿元)。其中单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83.86亿元,同比增长6.23%,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28.2%。 国内需求修复,客座率同比提升明显,但收益水平同比下滑显著。2024年三季度,公司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RPK)、可用座公里(ASK)分别同比增长15.66%、26.12%以及14.3%,且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72%、116.62%以及113.69%;客座率恢复至84.52%,同比提升了7.92pct,相较2019年提升了2.12pct。其中,国内航线的RPK和ASK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24.45%和121.07%,国内客座率恢复至85.94%,相较2019年提升了2.33pct;国际航线的RPK和ASK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01.84%和100.69%。 2024年行业供给仍然过剩,导致公司收益水平表现承压,单位RPK营业收入为0.57元,同比下滑15.72%,相较2019年下滑4.91%。 得益于经营效率提升以及油价下跌,公司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因供需持续修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实现336.43亿元,同比增长11.32%。得益于经营效率提升以及航油价格下降(航空煤油出厂价均价同比下降3.6%),单位ASK营业成本为0.42元,同比下降2.61%,相较2019年提升7.43%,由于单位RPK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3.96pct至12.36%。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汇率剧烈波动,安全事故。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考虑到2024年宏观经济承压、消费疲软以及国际航线恢复较慢,我们下调了客公里收益的预测,因此导致公司盈利预测下调,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1.58亿元、45.77亿元、76.85亿元(2024-2026年调整幅度分别为-97%/-55%/-43%),随着一揽子经济政策陆续出炉,建议关注国内航空出行需求的边际变化,中长期看好民航复苏趋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
中国国航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3
|
7.37
|
--
|
--
|
8.49
|
15.20% |
|
9.12
|
23.74% |
|
详细
中国国航2024年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281.5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归母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其中单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86.3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下降2.3%。 国内需求修复,客座率同比提升明显,但收益水平承压显著。2024年三季度,公司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RPK)、可用座公里(ASK)分别同比增长14.4%、20.7%以及12.5%,且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41.6%、128.4%以及130.2%;客座率恢复至81.0%,同比提升了5.5pct,相较2019年减少了1.2pct。其中,国内航线的RPK和ASK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54.4%和156.8%,国内客座率恢复至82.4%,相较2019年下降了1.3pct;国际航线的RPK和ASK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9.3%和92.0%。2024年行业供给仍然过剩,导致公司收益水平表现承压,单位RPK营业收入为0.62元,同比下降12.2%,相较2019年提升0.3%。 得益于经营效率提升以及油价下跌,公司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因供需持续修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实现422.8亿元,同比增长10.8%。得益于经营效率提升以及航油价格下降(航空煤油出厂价均价同比下降3.6%),单位ASK营业成本为0.44元,同比下降1.5%,相较2019年提升14.2%,由于单位RPK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3.8pct至13.1%。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汇率剧烈波动,安全事故。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考虑到2024年宏观经济承压、消费疲软以及国际航线恢复较慢,我们下调了客公里收益的预测,因此导致公司盈利预测下调,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5.5亿元、52.6亿元、83.9亿元(2024-2026年调整幅度分别为-94%/-61%/-47%),随着一揽子经济政策陆续出炉,建议关注国内航空出行需求的边际变化,中长期看好民航复苏趋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
中远海控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14.68
|
--
|
--
|
15.65
|
6.61% |
|
15.79
|
7.56% |
|
详细
中远海控公布2024年三季报,Q3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中远海控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47.37亿元,同比+29.80%,实现归母净利润381.24亿元,同比+72.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0.59亿元,同比+73.13%。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5.13亿元,同比+72.00%,实现归母净利润212.54亿元,同比+285.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2.39亿元,同比+288.62%。 CCFI环比大幅上涨,带动公司业绩释放。第三季度,中远海控实现货运量658万TEU,环比Q2增长2.3%,但是实现航线收入673.6亿元,环比增长约42.7%,主要得益于CCFI的提升,第三季度CCFI均值达到1991点,较Q2提升552点,改善显著。前三季度合计,海控实现业务量1903.97万TEU,同比+9.07%,分航线看,跨太平洋、亚欧、亚洲区内、其他国际、中国大陆航线货运量分别同比+12.26%/-13.87%/+11.50%/+7.91/+26.33%;实现航线收入1577.50亿元,同比+32.56%,分航线看,跨太平洋、亚欧、亚洲区内、其他国际、中国大陆分别同比+62.93%/+38.05%/+17.49%/+18.01%/+0.05%。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船公司的盈利以及CCFI运价指数均滞后于即期市场,Q4的运价表现仍需观察。 码头业务稳健。前三季度中远海运港口吞吐量10726.73万TEU,同比+7.08%,其中,控股码头吞吐量2455.66万标准箱,同比+6.89%。分地区看,环渤海湾、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西南沿海、海外码头吞吐量分别同比+7.11%/+13.83%/+1.48%/+6.20%/+14.25%/+4.07%。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超预期下滑、安全事故、红海危机影响超预期减弱等。 投资建议:红海危机导致全球远东-欧洲线绕行好望角,阶段性的供需错配带来了集运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但是当前来看红海危机对增速的一次性冲击效应已经开始减弱,即期运价逐步正处逐步回落阶段,第四季度CCFI运价指数或显著回落,仍需继续观察欧美的消费需求情况。考虑到三季度公司业绩表现超出我们此前预期,我们将2024-2026年业绩预测由381.0/243.6/239.5亿元调整至466.0/253.8/250.0亿元,对应PE估值5.0/9.2/9.3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
吉祥航空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3
|
12.75
|
--
|
--
|
15.23
|
19.45% |
|
15.63
|
22.59% |
|
详细
吉祥航空 2024年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4.92亿元, 同比增长 10.1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1亿元, 同比增长10.12%, 其中单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65.36亿元, 同比下降 0.2%, 实现归母净利润 7.82亿元, 同比下降 27.21%。 国内需求修复, 客座率同比提升明显, 但收益水平同比下滑显著。 2024年三季度, 公司旅客运输量、 旅客周转量(RPK) 、 可用座公里(ASK) 分别同比增长 4.73%、 12.69%以及 13.42%, 且分别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128.15%、138.46%以及 140.45%; 客座率恢复至 85.74%, 同比下降了 0.55pct, 相较2019年下降了 1.23pct。 其中, 国内航线的 RPK 和 ASK 分别恢复至 2019年的 134.22%和 133.92%, 国内客座率恢复至 88.87%, 相较 2019年提升了 0.2pct; 国际航线的 RPK 和 ASK 分别恢复至 2019年的 158.48%和 168.8%。 2024年行业供给仍然过剩, 导致公司收益水平表现承压, 单位 RPK 营业收入为0.51元, 同比下降 11.44%, 相较 2019年下降 4.48%。 得益于经营效率提升以及油价下跌, 公司单位成本同比下降。 因供需持续修复, 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实现 51.84亿元, 同比增长 9.23%。 得益于经营效率提升以及航油价格下降(航空煤油出厂价均价同比下降 3.6%) , 单位 ASK营业成本为 0.35元, 同比下降 3.7%, 相较 2019年下降 1.7%, 由于单位 RPK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从而导致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 6.85pct 至20.69%。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 油价汇率剧烈波动, 安全事故。 投资建议: 维持 “优于大市” 评级。 考虑到 2024年宏观经济承压、 消费疲软以及国际航线恢复较慢, 我们下调了客公里收益的预测, 因此导致公司盈利预测下调,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 11.61亿元、 21.14亿元、 25.79亿元(2024-2026年调整幅度分别为-48%/-25%/-20%) , 随着一揽子经济政策陆续出炉, 建议关注国内航空出行需求的边际变化, 中长期看好民航复苏趋势,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
|
|
申通快递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3
|
10.83
|
--
|
--
|
11.42
|
5.45% |
|
11.42
|
5.45% |
|
详细
24年三季度公司业绩表现亮眼。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34.9亿元(+14.2%),扣非归母净利润6.39亿元(+204.8%);24年三季度单季营收119.2亿元(+16.3%),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去年同期盈亏平衡)。 公司业务量增长亮眼,市占率快速提升,单票价格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背景下,申通采取积极的价格策略,三季度的单票快递价格约2.01元,同比下降5.2%,环比减少1分钱,由于去年三季度单价为低基数,因此今年三季度单价降幅环比来看有所收窄。受益于积极的价格策略以及优化升级的网络,公司三季度的业务量同比增长27.9%,市占率提升至13.5%,环比增加了0.4个百分点。随着“三年百亿产能提升计划”进入第三年,申通网络有望继续升级和优化,公司常态吞吐产能目前也提升至日均7500万单(2023年底为6000万单),公司业务量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公司网络经营优化,单票成本下降明显,单票盈利表现稳健。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转运中心升级改造、干线路由优化以及自有运力投放,从而带动三季度单票运输成本和单票中转成本分别同比下降10%和11%。虽然三季度淡季行业价格竞争较为激烈,但公司三季度单票扣非净利表现仍然比较稳定,为0.03元(24Q1和24Q2分别为0.04元、0.04元)。公司2022年全面启动三年百亿产能提升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网吞吐产能,因此公司资本开支还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前三季度资本开支为23.5亿元(23年同期资本开支分别为21.4亿元)。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恶化;电商快递需求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小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12.8/15.5亿元(24-25年调整幅度分别为+16.1%/+5.3%/-0.3%),分别同比增长179%/35%/21%,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现在股价对应24-25年EPS的PE估值分别为18X、13X。
|
|
|
顺丰控股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8-03
|
42.95
|
--
|
--
|
46.09
|
7.31% |
|
46.09
|
7.31% |
|
详细
2024年三季度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 2068.6.1亿元(同比+9.4%) , 归母净利润 76.2亿元(同比+21.6%) , 扣非归母净利润 67.4亿元(同比+21.6%) ; 2024年单三季度单季营收 724.5亿元(同比+12.1%) ,归母净利润 28.1亿元(同比+34.6%) , 扣非归母净利润 26.0亿元(同比+41.0%) 。 收入增速环比提升, 时效快递增长稳健, 国际业务增长加速。 公司三季度收入增速环比提升(2024年 Q1、 Q2、 Q3分别为 7.0%、 9.1%、 12.1%) 主要得益于, 1) 公司持续夯实时效服务竞争力、 拓展新兴产业客群和新业务场景,同时以更高性价比服务渗透至更多物流市场, 实现速运物流板块收入同比增长 7.57%, 其中时效快递收入增速表现稳健, 约高个位数; 2) 受益于国际海运运费上升且货量稳定, 以及国际空运需求增加, 公司国际货运及代理业务收入实现较高同比增长; 同时公司持续深化业务融通不断开拓 供应链及国际市场, 实现供应链及国际板块收入同比增长 27.22%(上半年为 8.1%) 。 精益管理推动降本增效,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单三季度实现毛利润102.43亿元, 同比增长 32.30%, 毛利率为 14.14%, 同比提升 2.16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为 3.88%, 同比提升 0.65个百分点。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 1) 公司坚持精益化资源规划与成本管控, 多网融通降本进入常态化阶段, 营运模式变革降本增效效果开始显现, 从而实现业务增长与规模效益双提升的良性循环; 2) 公司优化管理机制, 激发组织活力, 加大授权增强激励, 提高全员经营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全员价值贡献和创收。 资本开支维持下降趋势, 公司经营韧性强, 有望平稳穿越周期。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资本开支为 68.5亿元, 同比减少了 16.2亿元, 资本开支的收入占比下降也有利于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经营韧性强, 主要体现在产品矩阵丰富、网络基础设施完善、 顺应下游企业降本需求、 顺应企业出海大势以及资源精益化管理等各个方面, 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平稳穿越经济周期。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 市场拓展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 维持 “优于大市” 评级。 微 幅 调 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4-2026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00.3/116.3/136.3亿 元 ( 24-26年 调 整 幅 度 分 别 为+2.8%/+1.9%/+2.7%) , 分别同比增长 21.8%/16.0%/17.2%。 公司长期成长空间仍然较大,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