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龙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21.80
|
--
|
--
|
21.98
|
0.83% |
-- |
21.98
|
0.83% |
-- |
详细
聚焦汽车电子零部件和轻量化结构件公司深耕塑料精密制造, 拥有“精密模具、注塑、冲压、装配” 一站式能力, 产品主要覆盖汽车和电工电器两大领域,其中,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和汽车轻量化结构件。 未来, 公司将继续围绕汽车产业进行布局: 1) 轻量化方面,重点发展汽车功能门板、车灯、热管理电子冷却风扇等中大型功能类精密塑料零部件,并向部件小总成方向发展, 持续提升单车价值; 2) 汽车电子方面,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三电及智能网联化领域的高度集成化电子产品, 如 IGBT 功能承载模块(不含芯片)、 BDU 组件、传感器组件、鱼眼类连接器、电子水泵等。 目前, 电子水泵已稳定供国内外市场,定制化IGBT 功能承载模块(不含芯片) 实现批量生产, 鱼眼类连接器、 BDU 组件等新产品已获项目定点。 目前, 公司泰国生产基地土建工程已完工, 7月份底前大部分设备将到位, 部分设备已投产。 未来公司将积极争取更多海外订单。 布局传感器+轻量化, 机器人产业协同可期公司参股武汉飞恩微电子,后者从事 MEMS 传感器研发制造,技术积淀深厚, 主攻汽车压力传感器, 并开拓人形机器人业务线, 成功进入手智创新“远游” 轮式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明确,“以塑代钢”需求加速释放。 公司凭借精密模具、复杂注塑及自动化装配的核心优势,结合在汽车与电工电器领域积累的头部客户资源,有望切入机器人市场。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 15.87、 19.20、 21.58亿元, EPS 分别为 0.69、 0.82、 0.9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2.6、 27.2、 23.0倍, 公司深耕塑料精密制造, 未来将继续围绕汽车产业进行布局,并有望凭借在轻量化和传感器领域的布局扩大下游应用市场,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机器人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竞争加剧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大盘系统性风险。
|
|
|
易实精密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20.60
|
--
|
--
|
22.60
|
9.71% |
-- |
22.60
|
9.71% |
-- |
详细
易实精密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通亦和精工科技51%股权,交易价格不超过1.6亿元。标的公司承诺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0/3200/3600万元。 投资要点拟控股精冲领军企业,延链补链完善产业布局拟购通亦和51%股权,完善金属成型工艺链布局。6月13日,易实精密签订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通亦和精工科技51%的股权。交易标的价格不超过16,303.68万元,以现金方式分三期支付,三期款项分别为交易对价的50%、20%、30%,第二、三期款项支付需要标的公司完成一定比例的业绩承诺。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期为2025-2027年,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0/3200/3600万元。 通亦和主营业务是精密模具、模具备件及精冲件生产制造与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模具及模具备件、精冲产品,其中,精密模具及模具备件包括精冲模、精密级进模、精密模具备件等;精冲产品包括汽车座舱系统部件、汽车安全门锁部件、微电机齿轮、变速箱齿轮等产品。 (1)技术底蕴深厚:通亦和公司深耕金属成型中的精冲工艺技术,掌握了精密模具设计、研发、制造工艺技术及精冲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工艺技术,公司拥有相关的专利20项,包括3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专利技术均为与通亦和主营业务、主营产品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通亦和以高精密精冲模具设计、研发、制造核心能力为依托,凭借模具和冲压产线的智能化系统集成能力优势,为客户提供高端精冲模具和国产化替代精冲产品。 (2)优质客户资源: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佛吉亚及其关联企业、麦格纳宏立及其关联企业、上海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长期、稳定。 (3)市场地位优势:通亦和目前处于国内精冲模具及产品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液压精冲模具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在汽车座椅零件模具及备件业务细分领域已与瑞士Feintool、新加坡PATEC、日本MORI等精冲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主导产品在国内精冲模具及产品细分市场占有一定的比例。 整合上下游资源,协同效应加速公司成长易实精密有望与通亦和将在上下游全面合作,技术相互赋能,助力公司未来长远发展。易实精密董事长与通亦和实控人相识已久,经常就行业动态、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市场拓展、客户维护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2024年,双方成功合作了刹车系统用精冲产品等的模具项目。 (1)上游材料层面:易实精密及通亦和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金属,并购整合后,增加总体的采购规模,将标的公司的采购纳入上市公司的采购管理体系,整合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采购管理体系,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2)下游客户层面:易实精密的主要客户与通亦和不同,本次并购完成后,将整合各自的客户资源,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将各自的产品打入到另一方客户体系,入围相应的供应商体系,扩大各自的客户群体。 (3)技术开发层面:易实精密主要以精密机加工和精密冲压(冲压折弯成形、深拉伸、高速冲)为主的技术路线,在金属成型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通过控股通亦和,公司有望实现精冲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完善工艺链条,弥补公司在模具开发、制造方面的不足,助力未来长远发展。 研制谐波减速器柔轮,新工艺有望降低成本扩张公司产品矩阵,研发谐波减速器柔轮制造新工艺。2024年公司开始精细减速器柔轮毛坯的新工艺研发。波减速器柔轮对材料和尺寸要求极高,因此柔轮的材料及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公司着眼于采用成型板带,加精密拉深技术,开发柔轮的毛坯,降低柔轮的制造成本。研发阶段采用精密冷轧技术替代传统的锻造工艺,并采用先进的拉深技术替代传统的机加工工艺,以此降低柔轮的成本。 精冲工艺适用于谐波减速器柔轮加工。柔轮及齿轮需承受周期性弹性变形,对材料疲劳强度和齿形精度要求极高。精冲通过一次加工就可以得到尺寸精度高、断面质量好的零件。 零件通常只需要进行去毛刺等极少量的后续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通亦和通过精冲工艺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优化齿面接触应力,提升精度及抗疲劳寿命。公司目前正在与精密零部件厂家合作研发谐波减速器柔轮、行星减速器齿轮等零部件,有望加速减速器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 主业稳步推进,新项目放量顺利公司重点布局空悬领域,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给孔辉汽车独家供货,保隆科技今年迅速上量,大陆汽车项目批量供货,拓普集团项目测试进展顺利,另有其他多个客户也已经小批供货。与孔辉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有扣压环和支撑环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控制器、减震器上的相关金属零件,ASP预计会有一定提升。公司去年自主研发的二代焊接环产线已经在多个车型上量产应用,对成本降低和产量提升均有较大的帮助。同时,与欧洲共同研发了第三代焊接环产线,可实现全自动生产,包括:精准送料、追溯性打码、折弯、焊接、整形等工序。第三代焊接环产线已于上半年到厂并成功验收,预计将于今年实现量产,这将为两类环的生产构建很强的技术、成本壁垒,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与客户建立更牢靠的合作关系。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0/5.1/6.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8/0.83/1.0亿元。公司主业稳步推进,完成对通亦和收购后,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协同效应,带动公司成长,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风险、并购项目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应用市场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
|
|
正裕工业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13.59
|
--
|
--
|
15.70
|
15.53% |
|
15.70
|
15.53% |
-- |
详细
老牌汽车减震器企业, 产能扩充带动业绩增长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悬架系统减震器、汽车橡胶减震产品以及发动机密封件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产销, 以汽车悬架系统减震器为主导产品, 下游客户主要是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或采购商。公司致力于实现从汽车售后市场、整车配套生产加工模式向为客户提供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和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 2024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03亿元,同比增长 30.98%; 实现归母净利润 7146万元,同比增长 21.39%。 分业务看,汽车悬架系统减震器收入 16.35亿元,同比增长 32.09%,毛利率为 23.38%,主要受益于产能扩充; 发动机密封件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 20.24%,毛利率为 34.53%; 橡胶减震器收入 2.05亿元,同比增长 50.40%,毛利率为 11.63%,实现扭亏,盈利能力向好。 国内外产能同步扩张,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公司布局的正裕智造园已实现产能大幅度突破, 同时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开始量产自制高精度冲压一体成型件、精密连杆加工、电磁阀智造等核心关键减震元件,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化生产, 使得产品不良率下降,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同时构建起快速响应机制,适配客户柔性定制、高频周转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一站式采购需求。 公司在泰国智能制造基地已开始投产,并将持续投资提升产能, 该基地有利于公司灵活应对国际贸易格局,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海外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 30.57、 38.08、 45.33亿元, EPS 分别为 0.58、 0.83、 1.1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2.2、 15.5、 11.7倍, 公司作为国内老牌汽车减震器厂商, 有望随着产能规模扩大实现新市场突破,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和产业链延伸不及预期风险、市场和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关税大幅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大盘系统性风险。
|
|
|
神驰机电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24.81
|
--
|
--
|
30.28
|
22.05% |
|
38.84
|
56.55% |
-- |
详细
发电机组出口金额稳步提升,向新兴市场拓展我国发电机组行业为外向型行业。尽管发电机组2024年出口量同比下滑6.71%至885.24万台,但出口金额却逆势增长2.85%,达到54.22亿美元,呈现“量减价增”、金额稳步提升的态势,主要源于产品结构升级与附加值提升。区域结构上新兴市场(非洲、东南亚等)受益于经济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电力设施不完善,发电机组需求潜力较大。同时,全球范围内基建扩张、城市化推进、备用电源刚性需求(如要害部门配置、家用更新)以及发展中国家电网覆盖不足等因素,共同支撑了行业尤其是中高端产品的需求韧性。神驰机电作为发电机组企业,依托产业链布局,有望在此背景下,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拓展盈利空间。 产品认证构成竞争优势,顺利拓展海外主流渠道神驰机电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构建的全球认证体系壁垒。公司已取得UL、ETL、EPA、CARB、CSA、CE、RoHS2.0、GS、EURO-V、PSE、SONCAP等多项认证,符合欧美高端市场准入要求。这些认证不仅是进入美欧市场的必要条件,还成为国外客户选择制造商的关键参考,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使公司能高效对接高端渠道。得益于此,公司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成功将产品嵌入COSTCO、HOMEDEPOT、AMAZON等美国主流零售网络,并通过全球化营销策略(如在美国、德国等地设立子公司)强化渠道控制,公司自主品牌已占终端产品收入主要来源,在海外初步树立品牌知名度,并支撑较高毛利率(2024年神驰机电海外业务毛利率32.02%,同期国内业务毛利率为11.91%),实现认证优势向渠道渗透和盈利增长的有效转化。 股份回购价格上调彰显公司信心公司于2025-08-04发布股份回购计划,预计回购金额5000-8000万元,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2025-08-04,公司已累计回购5021.35万元,目前股份回购金额已达回购计划下限。同时公司在2025-08-04将回购价格上限由人民币13元/股调整至人民币23元/股,公司不仅兑现了回购承诺,还进一步提升股份回购价格,显示出公司充足信心。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5.46、45.43、54.38亿元,EPS分别为1.42、2.02、2.4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8、12.5、10.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贸易壁垒升级;农机(微耕机)补贴力度不及预期,数据中心(灾备电源为柴油发电机组)建设节奏放缓;汇率波动风险;排放标准升级风险;原材料成本提升风险;库存减值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
嵘泰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30.34
|
--
|
--
|
35.92
|
18.39% |
|
35.92
|
18.39% |
-- |
详细
转向器壳体全球领军企业,优质客户赋予成长动能嵘泰股份成立于2000年,主要产品为汽车转向、传动、制动等铝合金精密压铸件。2011年公司与博世合作电动转向壳体,完成大众EPS首个国产化项目,逐渐与博世、采埃孚、蒂森克努伯等全球知名汽车Tier1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转向器壳体零部件市占率从2017年的12.43%逐年攀升至2021年的21.46%,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依托电动转向机壳体产品优势+新能源三电等新产品布局,新获/新增开发博世、采埃孚、蒂森克虏伯、蔚来等新项目。除通过原先Tier1客户进行配套外,公司新能源三电系统产品直接供应国内外头部新能源车企,实现从Tier2到Tier1的突破,相关产品已陆续量产,带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 墨西哥二期工厂产能逐步释放,对美贸易风险整体可控墨西哥工厂供应特斯拉Cybertruck零部件,今年爬产顺利有望扭亏。2016年公司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设立子公司莱昂嵘泰并于2017年投产,2022年莱昂嵘泰首次扭亏为盈,2023年墨西哥二期已完成厂房建设。公司主要通过墨西哥工厂将产品出口至美国,从国内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占比较低,不足1%,并且主要采用FCA贸易方式,对美贸易敞口较小。 “墨西哥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件扩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将产生年平均利润总额6,050.93万元;“墨西哥汽车精密铝合金铸件二期扩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将产生年平均利润总额4,945.74万元,两个项目达产后将贡献年利润约1.1亿元,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合作与外延并举,加码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强强联合,携手行星滚柱丝杠头部企业江苏润孚进军丝杠赛道。2025年,嵘泰股份拟与江苏润孚动力共同设立“江苏润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嵘泰股份持股45%。子公司润泰将开展用于人形机器人和汽车底盘系统的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的研发、生产业务。同时,嵘泰股份子公司河北力准还将与润孚合资成立一家螺纹设备孙公司,河北力准机械持股65%,润孚持股35%。合资孙公司将主要开发、生产用于制造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的相关专用型设备及通用设备。 子公司河北力准携手德国顶尖设备供应商共同打造高端加工中心,牢牢把握丝杠杠螺纹加工产能瓶颈。同时,公司将加大对丝杠轴承、减速器、微特电机、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项目的对接与筛选,通过合资、参股、收并购等方式进行业务合作公司,继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1.4/40.2/4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3.6/4.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5/22.9/18.5倍。公司通过转向壳体积累优秀客户资源,盈利能力较强,三电、传动、制动零部件品类、项目不断拓展,主业维持高增速,与江苏润孚强强联合开辟人形机器人第二增长曲线,走入成长快通道,维持”买入“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产能爬坡不及预期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人形机器人市场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
|
|
溯联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27.49
|
--
|
--
|
38.06
|
4.33% |
|
29.91
|
8.80% |
|
详细
公司近期公告:1)2024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42亿元,同比增长22.89%,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18.72%;2)2025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47.22%,实现归母净利润3351.22万元,同比增长3.08%;3)拟向激励对象以17.35元/股价格授予限制性股票;4)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 投资要点营收增长稳健,净利润有所承压,静待降本措施奏效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2.42亿元,同比增长22.89%,主要是客户增加、新产品持续上量所致,实现规模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18.72%,扣非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7.62%,主要是因为产品降价、期间费用有所升高、政府补助减少所致。分产品来看,汽车流体管路及总成/汽车流体控制件及精密注塑件分别实现营收10.83/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93%/31.93%,对应毛利率分别为21.81%/26.02%,分别同比减少5.78/增加3.38pct。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2.56%/4.83%/5.29%/-0.53%,分别同比-0.46/0.85/+0.22/+0.40pct,期间费用率为12.15%,同比下降0.69pct,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39亿元,同比增长47.22%,实现归母净利润3351.22万元,同比增长3.08%,利润增速依然小于营收增速,后续公司将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来提供利润增速:一方面通过集中采购、战略谈判及与供应商、客户联动进行设计变更、材料替代等VA/VE手段,持续优化采购品成本;另一方面公司将强化战略协同机制,与各区域工厂联合成立“成本优化小组”,推动产品设计、制造等全过程降本,试点“动态预算管理”,实时监控采购成本波动,期待公司降本措施奏效。 UQD研发成功,数据中心液冷产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夯实传统车用尼龙管路业务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液冷热管理产品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在电池储能液冷管路、连接件及各类阀件等零部件上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部分已申请并获得了专利。公司生产的带双向断开自动密封功能,支持电池模块单独断开实现系统热插拔的连接件已经批量应用在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模块以及补液组件中。 2025-08-04公司成立子公司溯联智控,独立发展储能及算力热管理液冷产品业务,利用公司的液冷产品和技术积累以及行业资源,开拓智能算力硬件市场。产品主要针对智能算力中心、以液冷为主要散热方式的服务器及个人电脑等应用,开发包括UQD在内的快速连接件、液冷管路、注塑件及其他散热部件和流体控制部件。公司是按照OCP(开放计算项目)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开发的,其中UQD(应用于数据中心液冷的通用快速断开接头)产品已经开发成功,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限制性股票绑定员工利益,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公司公告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包括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两部分,授予价格均为17.35元/股,业绩考核指引均为触发值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41/1.69/2.03亿元,目标值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49/1.78/2.1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均为20%。第一/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分别有7/27人。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能够进一步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绑定核心团队与公司长期发展利益,为持续增长注入内生动力。 盈利预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传统主业毛利率承压,我们小幅下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73、2.41、2.99亿元,EPS分别为1.45、2.01、2.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18、15倍,我们认为公司传统尼龙管路业务稳中有升,数据中心液冷业务有望实现0到1突破,仍然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数据中心业务产品和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股权激励进展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双林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8-04
|
50.00
|
--
|
--
|
58.70
|
17.40% |
|
58.70
|
17.40%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以及 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49.1亿元,同比+18.6%;归母净利润 5.0亿元,同比+514.5%。 2025Q1营收 12.9亿元, YoY+21.0%;归母净利润 1.6亿元, YoY+105.5%;扣非 1.3亿元, YoY+82.2%,QoQ+52.4%。 投资要点 业绩持续超预期,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业绩超预期, Q4利润大幅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49.1亿元, YoY +18.6%;归母 5.0亿元, YoY +514.5%;扣非 3.3亿元, YoY +317.7%。单季度来看, 24Q4营收 16.7亿元, YoY +33.3%;归母 1.3亿元,扣非 0.9亿元,同比大幅上升。 新能源电机毛利率大幅改善,内外饰件及 HDM 稳健增长。分业务来看, 2024年内外饰及机电部件/轮毂轴承/新能源电驱营 收 分 别 为 26.3/13.1/6.7亿 元 , YoY+10.7%/+8.7%/+148.6% ; 毛 利 率 分 别 为19.5%/21.5%/13.7%, YoY +1.9/-2.1/+8.0pct。 2024年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①HDM 和轮毂轴承为全球/国产龙头,盈利能力强且维持较快增长; ②内外饰盈利改善; ③新能源电机业务盈利大幅度改善,连续创新高; ④变速器业务拖累大幅度收缩。 2025Q1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业绩维持高速增长。 公司 2025年 Q1营收 12.9亿元, YoY+21.0%, QoQ-23.2%;归母净利润1.6亿元, YoY+105.5%, QoQ+22.0%;扣非 1.3亿元,YoY+82.2%, QoQ+52.4%。 2025Q1公司毛利率 21.6%,YoY+0.6pct, QoQ+6.8pct;净利率 12.4%, YoY+5.1pct,QoQ+4.6pct,同环比大幅改善主要系毛利率提升、费用控制得当。费用方面, 20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85%/5.94%/3.18%/0.40%, YOY-0.69/-0.80/-0.41/-0.39pct, QoQ+2.04/+0.93/+0.36/+0.45pct;期间费用率为 10.4%, YoY-2.3pct, QoQ+3.8pct,同比改善明显。 主业新客户新产品超预期突破,带动营收盈利双增主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客户资源持续扩张。 2024年, 公司的主营业务取得主要进展包括: 1)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 主要配套上汽通用五菱、重庆长安、小鹏、上汽大众等,合作持续深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项目类型、产品结构等方面均取得进一步发展。 2)智能控制系统部件: ①HDM 产品主要供货佛瑞亚、李尔、安道拓等,终端客户包括北美新能源头部品牌、比亚迪、小鹏、理想等, 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生产和销售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②座椅电机方面, 2024年公司水平滑轨电机已经通过佛瑞亚、安道拓和李尔等客户审核,产品在奇瑞、长安等车型上成功量产和应用。丝杆抬高电机已经通过天成测试,在上汽和东风某车型上已经投产。长行程滑轨电机已经完成和安道拓的研发,计划在 2025年量产并应用在零跑某款车型上。 ③座椅电动头枕执行器方面, 公司电动头枕系统于 2024年中成功通过某新势力头部车企的量产认证,已进入稳定供货阶段。 2025年,公司已经承接电动头枕执行器新项目 2个,计划在本年度投产应用在小鹏和零跑两款新车型上3)新能源动力系统: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中小功率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领导者。 电驱动产品以大平台化设计作为核心准则,其平台主要划分为纯电平台与混动平台。纯电平台涵盖 155、 180、 210平台;混动平台则包含 180、 210油冷以及 270平台。在实际应用方面, 155平台已应用于五菱宏光mini 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并实现量产。 180平台的扁线产品在多个客户处实现大批量量产,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商用车、福田商用车等。混动平台中的 180、 210油冷扁线产品已在上汽 通用五菱的某车型中量产, 270平台的 800V 产品正与某客户深入开展合作开发,预计 2026年实现量产。 4)轮毂轴承: 国内市场覆盖比亚迪、长安、赛力斯等主流新能源车企, 并且新取得小鹏、上汽奥迪、 阿维塔、极氪、问界等新项目; 泰国工厂已量产并推进本地 OEM 配套生产,预计 2025年 6月小批量下线; 目前公司 EHB 车用滚珠丝杠已获得辰致科技定点,预计 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同时已为某国产新能源头部企业研发 EMB 研发制动用滚珠丝杠产品,计划 5月送样。 发掘人形机器人新产品,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公司通过战略收购无锡科之鑫,完成了从材料设计到精密磨削的全产业链闭环。 其国际领先的 C3级内螺纹磨削技术,有效降低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量产成本。 2024年底建立了年产 12000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试制产线,目标在两年内建成年产 100万套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智能化生产车间。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辟低空经济第二增长曲线,机器人以及低空新产品如下: 1)行星滚柱丝杠: 已开发用于机器人上下肢直线运动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并建成年产 1.2万套试制产线,正与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合作开发,首批样件预计 2025年 4月交付,已向 YS、 TP 等客户送样。 2)滚珠丝杠: 开发用于灵巧手的微型滚珠丝杠,已具备完整加工与生产能力,向 YS、 ZWJD 等客户送样。 3)关节模组总成: 具备全流程开发能力,核心零部件均自主研发,产品性能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已研制上肢与下肢作动关节模组,正在为国内两家新势力车企定制开发,首批样件预计 2025年 4月交付。 4)磨床: 公司于 2024年 1月启动对无锡科之鑫的收购,2025年 2月完成收购。通过收购,双林将内螺纹磨床成本由千万元级进口降至 300万元级国产,交付周期缩短 75%,助力产能快速扩张,显著提升工艺水平、成本控制与产业链整合能力。数控螺纹磨床实现自主可控,为高精度丝杠制造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公司已跻身全球少数可量产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企业行列。 5) 汽车方向盘自动折叠执行器: 公司与奥托立夫合作开发的方向盘自动折叠执行器,旨在满足自动驾驶需求,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量产,并会应用于国内某新款车型。 6) 汽车无人机舱夹紧器: 公司开发的车载无人机夹紧驱动器,通过创新的设计提供了无极调节功能,能够满足不同无人机的夹紧需求。该产品已通过认证并已在主力车型上搭载,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低噪音、快速响应和优异的耐久性。 7)飞行器电驱产品: 公司正在开发功率范围为 30KW 到250KW 的飞行器电驱产品,特别是 230KW 油冷产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到 2025年中期交付样机。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 57.6/67.5/78.4亿元,EPS 分别为 1.42/1.71/2.0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47.6/39.5/33.0倍,给予“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机器人下游应用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
|
|
|
嵘泰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30.79
|
--
|
--
|
45.96
|
49.27% |
|
46.89
|
52.29% |
|
详细
嵘泰股份拟与江苏润孚动力共同设立“江苏润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润泰公司将开展用于人形机器人和汽车底盘系统的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的研发、生产业务。 投资要点 与江苏润孚合资设立丝杠及设备子公司, T 链核心企业开拓机器人新赛道强强联合,设立机器人丝杠子公司。 合资子公司江苏润泰机器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6500万元,其中嵘泰占润泰 45%股权,润孚占 55%股权。 江苏润孚是少数能够进行全系列行星滚柱丝杠规模化量产的企业。江苏润孚动力成立于 2010年,长期致力于行星滚柱丝杠和电控伺服传动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 2024年,江苏润孚营业收入 1,031.75万元、净利润-202.96万元。 江苏润孚技术实力强劲, 拥有专利 21件,其中发明专利 5件。 根据江苏润孚董事长王建波访谈, 2024年江苏润孚进行了设备更新,能够提升近两倍的产能, 2025年再投入 2-3千万,能够扩产到一个亿左右。 2025年 3月,润孚与天工国际达成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共同攻关丝杠所用的高氮高强合金钢材料。 向上游拓展,发力丝杠螺纹磨床。 嵘泰股份子公司还将与润孚合资成立一家螺纹设备孙公司,子公司河北力准机械持股65%, 润孚持股 35%。合资孙公司将主要开发、生产用于制造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的相关专用型设备及通用设备,牢牢把握丝杠杠螺纹加工产能瓶颈。 河北力准机械致力于高精度、高效率、高科技数控设备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可生产微型钻孔和铣削工具用磨床、 标准钻头用多工位磨床等磨床产品,拥有“复合高效加工机床”、“刀具磨削夹具机构及加工磨床”等专利。河北力准现有员工 200人, 其中技术人员76人,技术团队实力雄厚。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25.3/32.3/41.3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7.0/26.2/18.7倍。 嵘泰将通过合资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建立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资源,有望成为机器人及汽车底盘供应链企业小巨人,维持“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人形机器人应用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
|
|
双林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8-04
|
46.07
|
--
|
--
|
82.18
|
27.41% |
|
58.70
|
27.41% |
|
详细
2025年2月,双林股份完成对无锡科之鑫的收购;3月13日,双林股份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国产首款“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 投资要点双林股份全资收购无锡科之鑫,实现内螺纹磨床自主可控科之鑫专注于数控螺纹磨床研发,技术实力深厚。无锡市科之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内外圈磨削技术、内螺纹磨削技术、外螺纹磨削技术的研究,已手握专利30多项自主研发专利,并与多家上市公司达成战略性合作关系。早在2020-2021年,科之鑫就申请了“一种数控加工用内螺纹床”、“一种用于磨削高精度大导程螺母的弯头磨杆结构”等内螺纹磨床相关专利。其数控螺纹磨床精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内螺纹磨床加工精度可达C3、C2级,外螺纹床加工精度可达P3、P2级。双林股份通过收购无锡科之鑫,成功打通产业链上游环节。2024年1月开始启动无锡科之鑫收购,2025年2月完成收购。收购科之鑫双林内螺纹磨床的成本从千万元级海外设备降至300万元级国产设备,并且交付周期缩短75%,便于产能迅速扩张,进一步强化了双林在生产工艺、成本控制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的竞争优势。数控螺纹磨床自主可控为双林在高精度丝杠制造领域奠定了最关键的技术基石。双林股份已成为全球少数能够量产制造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的企业。 全产业链能力确立,带领国产丝杠完成技术突围双林在两年内高效完成车用EHB滚珠丝杠和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两大核心产品的研发验证,同步推进无锡科之鑫并购整合,成功实现从关键技术突破、样品送样到首条产线落地的产业化进程:2022年,丝杠市场调研。 2023年7月,车用EHB滚珠丝杠项目正式启动。 2024年5月,车用EHB滚珠丝杠样品成功打造并同步送样;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立项。 2024年6月,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启动设计。 2024年9月,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样品打造完成并开始客户送样。 2024年11月,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第一轮产品报价;启动无锡科之鑫收购。 2024年12月,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第一条产线落成。 2025年1月,车用EHB滚珠丝杠产品验证完成;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相关周边产品的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2025年2月,科之鑫收购流程完毕,丝杠相关产品陆续推广发布。双林整合“材料-设计-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能力,大幅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及良率。基于此,双林在3月13日的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国产首款“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行星滚柱丝杠主要性能指标是精度、载荷以及寿命,内螺纹加工一直是行星滚柱丝杠生产核心痛点,尤其是大长径比丝杠内螺纹加工难度大幅提升。双林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产品传动误差控制在±0.003m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5),相比传统滚珠丝杠,承载能力提升300%,使用寿命延长3倍,同时突破了长径比10:1的螺母制造技术壁垒,整体性能国际领先。行星滚柱丝杠产线落地以及新产品推出,说明公司已完全掌握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正向研发和大规模量产能力,在丝杠赛道已具备先发优势。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48.3/55.8/6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0/6.0亿元,EPS分别为1.2/1.3/1.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7/48.4/40.5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机器人下游应用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
|
|
|
贝斯特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5-08-04
|
32.35
|
--
|
--
|
35.08
|
8.44% |
|
35.08
|
8.44% |
|
详细
公司是国内涡轮增压器零部件龙头,布局新能源+直线运动部件打开全新成长空间: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 三梯次产业涵盖:燃油+新能源汽零;智能工装夹具;直线运动部件等。 公司早期从事工装夹具业务起家, 后进入汽车零部件业务, 并发展成为国内涡轮增压器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 近年依托原有业务技术优势快速布局新能源+直线运动部件赛道。 1) 第一梯次: 产品包括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 各类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及工装等业务, 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 2) 第二梯次: 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 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等产品, 实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的转型升级; 3) 第三梯次: 产品涵盖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 高精度滚动导轨副、 灵巧手丝杠等, 并导入数控机床、 人形机器人、 汽车传动等新赛道。 涡轮增压器零部件是公司基石产业,布局新能源实现转型升级: 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客户稳定+新能源产能释放, 双轮驱动开启国际化布局。 公司涡轮增压器产品主要包括中间壳、 叶轮及压气机壳等, 价值量可达涡轮增压器成本30%以上, 客户结构稳定, 包含涡轮增压器国际四巨头博格华纳、 盖瑞特、 IHI、 三菱重工等。 随着混动及燃油车型的涡轮增压器渗透率持续提升, 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乘用车涡轮增压器市场规模将有望达约297亿元, 同比+10.34%。 新能源领域, 公司自2019年起通过并购+投资快速切入新能源车赛道, 客户涵盖部分涡轮增压器客户以及特斯拉、 博世中国等新客户, 产品包括轻量化结构件以及氢燃料车空压机核心零部件等。 公司募投产能+全资子公司相继达产或产能释放, 并通过设立泰国分公司深化国际市场布局, 开启成长新阶段。 第三梯次产业扬帆起航,直线运动部件导入数控机床+人形机器人+线控制动: 公司第三梯次产业产品涵盖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 高精度滚动导轨副、 灵巧手丝杠等, 并导入新赛道。 1)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通过数字信息来精准调控机械运动, 导轨及滚珠丝杠是机床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零部件, 高端数控机床通常需要2-3套线性运动装置。我们测算, 2024年我国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导轨+滚珠丝杠市场规模约89.23亿元, 同比+13.47%。 随着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提升+关键传动系统部件国产化替代, 数控机床丝杠及导轨市场前景广阔。 2) 人形机器人: 滚柱丝杠是线性执行器核心零部件, 而线性执行器是机器人运动核心。 以特斯拉为例, Optimus躯干需要14个线性执行器以实现运动, 丝杠在Optimus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比约14%, 预计2030年可提升至16%。 我们预测,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000万台, 同年人形机器人滚柱丝杠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元, 2023-2030年CAGR=198%。 3) 线控制动: EMB较EHB线控制动具有集成度更高、 更轻量化等优势, 有望成为未来制动的最终解决方案。 车用滚珠丝杠将由EHB系统的1根/车, 提升至EMB系统的4根/车。 2024年我国EHB渗透率已达到55.51%, EMB有望于2025-2026逐步量产, 预计到2030年EMB渗透率将达到5%。 根据Qyresearch数据, 我国汽车制动滚珠丝杠有望乘风发展, 其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35亿元, 2024-2030年CAGR=31.61%。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4.08/5.14亿元, YOY分别为23.8%/25.2%/25.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9.8/39.8/31.6倍, 考虑到公司在第三梯次产业重点布局, 数控机床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未来有望加速绑定核心客户, 我们给予“买入” 评级。
|
|
|
雷迪克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37.93
|
--
|
--
|
56.48
|
14.33% |
|
73.50
|
93.78% |
|
详细
售后市场稳定, 积极拓展前装市场推动营收增长公司成立于2002年, 主要产品包括轮毂轴承、 圆锥轴承、 轮毂轴承单元、 离合器分离轴承、 涨紧轮轴承、 三球销万向节等,现积极推动前装+后装双布局。 公司AM市场持续向中高端海外市场拓展, 主要客户包括众联轴承、 吉明美、 SKF、 DormanProducts,Inc.、 MEVOTECH.L.P等。 2017年开始拓展OEM客户, 包括精诚工科汽车系统、 万向系统、 诸暨万宝机械、 襄阳汽车轴承等Tier1, 及长安、 长城、 东风、 广汽等主机厂。 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吉利、 零跑、 小鹏等车企项目并成功实现交付。 受益于OEM市场快速拓展, 2023年公司共销售2234万套产品, AM/OEM市场分别销售1652/582万套, OEM销量同比+105%。 随着公司OEM市场持续拓展, 公司营收有望持续增长。 柔性化生产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 第三工厂产能快速释放公司拥有三个工厂, 一厂满产产能约5亿元, 主要承接海外的高端售后订单。 杭州沃德第二工厂于2019年5月正式全面投产,服务于主机厂使用, 根据客户的需求产能正在逐步爬坡。 嘉兴桐乡第三工厂分为两期, 第一期6万平方的生产车间于2024年年底前完工投产。 第二、 第三工厂的投建将满足公司OEM市场快速拓展及新业务需求。 此外, 公司通过对萧山本部、 钱塘区二厂以及桐乡三厂之间的生产灵活调度及人员、 设备、 管理的精细覆盖, 一定程度避免定点项目在实现规模量产前出现闲置。 积极延伸产业链布局, 拟收购誊展精密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公司在现有产品布局上逐步拓展应用场景至商用车、 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 积极推进新能源减速箱轴承、 机械臂关节丝杆轴承等新产品研发制造。 产业布局方面, 公司拟通过股权收购方式, 向机器人零部件等新兴产业链布局。 公司于2025-08-04发布公告, 计划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的方式, 获得誊展精密51%股权。 誊展精密专注精密传动领域, 可生产直径仅为1.8mm的微型滚珠丝杠, 专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应用。 通过收购誊展精密, 公司将具备高精密传动部件生产与服务能力, 有望将公司业务拓展至人形机器人、 车用底盘丝杠等领域, 开启业务新篇章。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7.78/12.18/14.95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1.25/1.56/1.94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2.0/33.5/27.0倍, 考虑到公司受益于OEM前装市场持续拓展, 未来业务有望拓展至人形机器人等高增长领域, 给予“ 买入” 评级。
|
|
|
开特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24.01
|
--
|
--
|
26.50
|
10.37% |
|
27.97
|
16.49% |
|
详细
2月26日晚,开特股份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收入8.26亿元,YoY+26.5%;归母净利润1.47亿元,YoY+29.0%;扣非净利润1.28亿元,YoY+22.3%。 投资要点2024Q4业绩表现超预期,创单季度历史新高2024Q4业绩超预期,成长飞轮加速。单季度看,公司24Q4收入为2.72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环比分别增长39.4%/32.1%,超出我们此前预期。24Q4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52/0.43亿元,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YoY+49.6%/37.8%。我们注意到Q4单季度表现远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YoY+21.0%/20.3%/15.8%),可能系执行器品类和客户开拓进展较为顺利。 执行器成长飞轮加速,带动公司稳步成长受益于汽车智能电动化浪潮,执行器业务有望迎来星辰大海。从2024年上半年数据看,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收入分别为1.29/1.27/0.88亿元,YoY+12.2%/42.0%/11.6%,执行器增速显著,是公司成长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认为,智能电动车时代,执行器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原因在于:①执行器的应用场景快速增长,如隐藏式门把手、充电口盖、充电枪电子锁、后视镜折叠、电动出风口、香芬系统执行器等新型配置;②单车同类执行器应用数量的增加,如部分新势力厂家,出风口、空调执行器等用量较传统燃油车大幅增长。 以温度传感器为基础,逐步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扩张传感器技术积累深厚,为探索人形机器人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为温度传感器“小巨人”,掌握NTC温度传感器的芯片配方调制、烧结、切片、封装检测等完整流程。另外,官网显示,公司在光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角度传感器、ABS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领域均有布局,积累了较为深厚的传感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经验。根据公司调研公告,公司针对包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具有未来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方向,正进行深入的跟踪和积极的推进。我们预计六维力传感器、电子皮肤等赛道跟公司传统传感器业务关联度较大,或是重点布局方向。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6年收入分别为11.0/14.0亿元,EPS分别为1.1/1.4元。公司执行器成长飞轮加速,传感器扩张潜力十足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有望走入成长快通道,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
|
|
川环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39.02
|
--
|
--
|
43.82
|
12.30% |
|
43.82
|
12.30% |
|
详细
汽车管路龙头,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主营业务为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用橡塑软管及总成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燃油系统、冷却系统、制动系统、动力转向系统胶管总成以及摩托车胶管及总成等系列。公司是50多家汽车主机厂、50多家摩托车厂以及上百家二次配套厂商的主流供应商,深耕行业多年,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汽车胶管以及摩托车胶管系列产品主流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稳定,被称为“车用软管超市”。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6.7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1.09亿元,CAGR为17.87%,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也从1.13亿元增长到1.62亿元,CAGR为12.83%,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36亿元(+25.51%),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35.69%),业绩稳步增长。 液冷是发展趋势,UQD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数据中心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和服务器集群功率密度的持续攀升,传统风冷已面临散热效率瓶颈,液冷凭借高效的散热能力、显著的节能效果以及对绿色发展的契合,逐渐成为数据中心散热领域的主流趋势。快换接头(UQD)是液体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目标是为液冷系统提供无泄漏的快速连接和断开解决方案,以满足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设备的散热需求。据DigiTimes报道,液冷AI服务器,由于UQD供货紧张,而陷入出货瓶颈。随着液冷的不断发展,UQD凭借其无泄漏、高流量、低流阻、热插拔等优势也迎来良机。根据GlobalUniveralQuickDiscount的预测,2024年全球UQD市场规模为4.4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81亿美元,全球UQD市场预计将以28.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产品和客户不断突破,数据中心液冷业务蓄势待发在夯实传统车用管路业务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数据中心业务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1)产品方面:公司近期加大自主创新研发力度,针对液冷服务器客户开发软管+接头总成方案,具备同时生产液冷服务器接头、橡胶软管的能力。其中液冷管路系统相关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V0级标准,并通过了美国UL认证,是突破海外客户的重要标志。2)客户方面:国内外客户同步拓展,2024年12月公司中标了60000套用于服务器的液冷管路系统,为1号客户(H客户)实现供货,实现里程碑式订单突破。同时公司目前已经进入了CoolerMaster、AVC、英维克、中航光电、飞荣达、宝德华南等供应商体系,正在按客户的流程进行产品开发工作。产品(软管+接头)和客户(海内外)不断突破,数据中心液冷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我们认为公司传统业务稳步增长,数据中心液冷业务产品和客户不断突破,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曲线。预测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96、2.85、4.47亿元,EPS分别为0.9、1.32、2.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4、30、1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摩托车销量不及预期、液冷产品和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溯联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38.53
|
--
|
--
|
42.27
|
9.71% |
|
42.27
|
9.71% |
|
详细
汽车尼龙管路龙头,业绩整体稳步增长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用尼龙流体管路及管路核心零部件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真空制动管路总成、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他流体管路、汽车流体控制件及紧固件、其他部件等共计7大类,下游客户包括30余家整车厂和100余家汽车零部件厂商,深耕汽车用流体管路及塑料零部件行业二十余年,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用塑料流体管路产品供应商之一。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5.8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11亿元,CAGR为19.99%,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也从8726万元增长到1.51亿元,CAGR为19.99%,2024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39亿元(同比增长23.63%),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2%),业绩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新能源车量价齐升,驱动尼龙市场扩容相较于金属管路和橡胶管路,尼龙管路具有轻量化、成本低、更环保等特点,在汽车电动化、轻量化以及节能环保趋势下,尼龙管路更具有发展空间。传统燃油车尼龙管路的单车平均价值为440元,新能源汽车单车管路价值量有望达到1200元,增长173%。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尼龙管路市场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预计尼龙管路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198.4亿元增长到2027年的284.86亿元,CAGR为9.46%。公司在手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近10亿元(2024Q3),根据投资者关系纪要,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指引,积极拥抱新产业新技术,把握收并购机遇,以实现公司业务持续增长。 液冷是发展趋势,UQD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数据中心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和服务器集群功率密度的持续攀升,传统风冷已面临散热效率瓶颈,液冷凭借高效的散热能力、显著的节能效果以及对绿色发展的契合,逐渐成为数据中心散热领域的主流趋势。根据MordorIntelligence的预测,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47.7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148.1亿美元(CAGR为25.44%)。 快换接头(UQD)是液体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目标是为液冷系统提供无泄漏的快速连接和断开解决方案,以满足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设备的散热需求。据DigiTimes报道,液冷AI服务器,由于UQD供货紧张,而陷入出货瓶颈。随着液冷的不断发展,UQD凭借其无泄漏、高流量、低流阻、热插拔等优势也迎来良机。根据GlobalUniveralQuickDiscount的预测,2024年全球UQD市场规模为4.4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81亿美元,全球UQD市场预计将以28.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成立溯联智控拓展数据中心业务,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在夯实传统车用尼龙管路业务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储能、数据中心业务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2025-08-04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投资16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溯联智控,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和智能算力热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掌握快速接头锁紧结构、流体管路控制阀等核心技术并可自主生产相关产品,2003年率先开发出汽车尼龙燃油管路快速接头并获得专利,成为国内最早实现汽车管路快速接头量产的公司。2018年再次率先开发出第一款受到整车厂和主要动力电池制造商认可的动力电池包专用水管接头,性能优于外资竞品,填补了国内细分市场的空白。目前公司的快速接头产品已经应用于汽车油路、气路、新能源等领域,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将快速接头产品拓展至数据中心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我们认为公司传统尼龙管路业务受益于新能源车量价齐升,数据中心液冷业务有望实现0到1突破。预测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56、2.17、3.36亿元,EPS分别为1.30、1.81、2.8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21、1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数据中心业务产品和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捷昌驱动
|
机械行业
|
2025-08-04
|
42.92
|
--
|
--
|
52.88
|
23.21% |
|
52.88
|
23.21% |
|
详细
线性驱动领军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深耕线性驱动二十余载,办公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2000年捷昌医疗设备公司成立;2007年公司进入办公家具市场;2008和2012年公司先后起草《中国电动直流推杆》和中国《电动升降桌》行业标准;2014年成立美国子公司,实现迈向全球化第一步;2021年收购LEG,扩大欧洲市场份额;2025年,匈牙利工厂有望底投产。目前,捷昌线性驱动器在办公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在亚太、欧洲、美洲等地区均设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公司现有产品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智慧办公驱动系统、医疗康护驱动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汽车智能化控制系统、人形机器人线性模组等,其中智慧办公驱动系统营收占据主要部分。 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盈利放量可期。公司2020-2023年营收分别为18.7/26.4/30.1/30.3亿元,同比增长32.7%/41.2%/14.0%/0.9%,CAGR为17.5%,2021年营收增长快速系子公司LEG并表。公司产品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2020-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9.3%/27.0%/26.9%/29.2%,2021年关税增加导致毛利率下降。成本控制方面,2020-2023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5.1%/18.0%/15.9%/19.9%,2023年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导致财务费用率上升所致。盈利方面,公司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7/3.3/2.1亿元,同比+43.0%/-33.3%/+21.2%/-37.2%,2021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受关税、运费、原材料成本、LEG并表多方面影响;2023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系子公司LEG亏损增加,计提商誉减值,剔除商誉减值因素的影响后,归母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9.5%。 线性驱动市场方兴未艾,产品应用持续拓宽线性驱动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下游市场稳步增长。线性驱动原理是通过控制系统将指令传达至机械结构,使电动机的圆周运动,转换为推杆的直线运动,从而达到推拉、升降重物的效果。线性驱动产品最早应用于农业机械以提升农业效率。随着全球工业与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线性驱动系统在工业智能化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同时欧美等发达地区居民愈发注重生活品质,线性驱动产品开始逐渐应用于办公、医疗、家居、工业领域。2023年全球线性驱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519亿元,YoY+5.9%,我国线性驱动市场规模约为399亿元,YoY+7.6%。 智慧办公领域:主要产品是可升降办公桌。全球智慧办公产品的整体渗透率在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偏低阶段,法律、工会组织正推动了升降办公桌等智慧办公产品由可选消费品逐渐转向必须消费品,线性驱动产品在智慧办公领域的应用将迎来新一轮增长。2024年全球可升降办公桌所应用线性驱动产品的市场规模大约为240亿元,2021-2024年CAGR约为18.2%。目前国内可升降办公桌产品市场尚处于市场开拓期,2024年国内可升降办公桌所应用线性驱动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24亿元,2021-2024年CAGR约为22.4%。 医疗康护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动医疗床、疗养所护理床、家庭护理床等医疗器械产品。预计2024年全球/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为4.5/1.1万亿元。线性驱动产品占医疗器械设备市场规模0.50%。2024年全球/我国线性驱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235/59亿元,2021-2024年CAGR约为14.4%。 智能家居领域:智能家居领域产品类型众多,包括遮阳帘、电动床、电动沙发、按摩椅、厨房类电动升降产品、电动升降桌椅等各类家具。居家环境升级需求日益增长,居民开始追求多功能、智能化、个性化的终端产品,线性驱动系统需求持续扩张。MarketsandMarkets报告显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84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389亿美元,2022-2026年CAGR为10.4%。2022年,英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为全球最高,渗透率为45.8%,其次是美国,渗透率为43.8%,中国智能家居设备渗透率仅为16.6%,显著低于欧美市场。假设线性驱动智能家居渗透率为1.0%,则全球线性驱动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97亿元,增长趋势主要受智能家居市场持续扩张推动。 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跟踪器、清扫车、收割机、游艇、汽车等领域。2023年全球光伏支架出货量94GW,预计2030年光伏跟踪支架市场的容量将超过752GW,CAGR可达34.6%,光伏跟踪支架快速增长将带动线性驱动产品需求高增。 线性驱动全球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主要市场被海外企业占据。线性驱动系统最初发源于欧洲,丹麦和德国有全球领先的线性驱动供应商。2022年,全球线性驱动市场前六名分别为力纳克、德沃康、迪摩讯、捷昌驱动、凯迪股份以及乐歌股份,市占率分别为31%/31%/13%/12%/8%/1%。海外品牌在工业领域占据较大优势,国产品牌在生产能力、定制化、客户响应方面具备优势,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全球化布局十年,立足海外市场打开向上空间公司全球化布局领先,在亚太、欧洲、美洲等多个战略要地建设生产基地。2014年成立美国子公司,实现迈向全球化第一步。目前公司在美国、马来西亚、捷克、匈牙利均设立生产基地,引进智能SMT高速生产线、视觉引导的全智能总装线,具备向国内外客户快速批量交货的能力。2021年,公司完成了对LEG的100%股权收购。LEG主要产品是电动升降桌升降立柱总成(立柱内部的核心伸缩部件)及控制器,属于行业内顶尖水平,并且有较高的专利壁垒。其主要客户为欧美高端家居品牌,其中有成品家具前二的大家具厂商HermanMiller、Steelcase等。公司2020-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别为14.5/20.4/22.9/21.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77.8%/77.6%/76.1%/70.3%;海外市场毛利率分别为41.4%/27.6%/27.6%/32.1%,显著高于国内市场。 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开拓公司第二成长曲线联合成立灵捷机器人公司,专注关节模组和灵巧手生产。 2023年12月,捷昌驱动出资430万元与浙江灵巧智能联合投资成立了浙江灵捷机器人零部件有限公司,公司持股43%。灵捷机器人专注于机器人科技领域内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灵巧手、关节模组及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目前已与国内外下游的主机厂积极合作开发相关产品。浙江灵巧智能是一家以灵巧操作为核心科技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于2024年1月成立,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机器人技术首席专家领衔,具备上海交通大学人才优势。灵巧智能旗舰产品五指灵巧手DexHand021具有19个自由度的工业级量产五指三关节灵巧手,内置23个传感器,采用腱绳弹性欠驱动技术,可通过拍摄和穿戴设备实现单手玩魔方、一手抓多物、使用常用工具等功能,使用寿命超过15万次。2024年10月DexHand021量产版开启预售,体验价6.8万元。公司线性驱动器产品和机器人线性关节工作原理相同,均是通过丝杠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用。凭借强大技术研发实力赋能,以及多年来在线性驱动器方面的经验积累,叠加自身全球化战略布局,捷昌驱动有望成为机器人线性关节模组和灵巧手赛道领先企业,走出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6.7/44.2/53.6亿元,EPS分别为1.1/1.4/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6/31.7/25.6倍。线性驱动市场方兴未艾,公司全球化进展顺利,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有望走入成长快通道,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
|